隨著新版GMP認證時間到期,醫藥行業的認證結果也紛紛被統計出爐,前段時間就有媒體報道,全國有1/4的企業未通過新版GMP認證,面臨停產。如今,中藥飲片企業的“大考”結果也被統計出來。
藥企“大考”放榜
規模小、效益差、質量管理水平相對落后……近日,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(下稱“總局”)透露,約有500家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因以上原因未能通過藥品生產企業管理規范(GMP)認證,全國有四分之一的藥品生產企業在GMP“大考”中落榜。
淘汰規模不會造成用藥緊張
按照有關規定,自2016年1月1日起,該部分未通過認證的企業(或生產車間)一律停止生產。約四分之一的生產企業停產,是否會出現藥物供應緊張?專家接受記者采訪表示,市民無需過多擔心。
總局方面強調,將加強調查研究和政策引導,確保通過認證的品種基本覆蓋《國家基本藥物目錄》等,有效保證藥品市場供應,不會出現因監督實施藥品GMP而導致臨床用藥短缺、藥價不合理上漲的問題。
“政府一直是以臨床供應的滿足度來推進這項工作,因此未通過認證的企業不會對基本面造成影響。”國健醫藥咨詢總經理謝名雁表示,2015年上半年已通過認證的企業便能保障面上的供應。謝名雁分析,今年起,國家總局的工作重點將會放在政策制定和飛行監督上。原來高風險(如輸液、針劑、生物制品)由國家認證、低風險(如口服制劑、外用藥)由省局認證的局面將全部落由各省局負責。
“近期藥價可能會受到一定影響而產生波動,但從長遠來看,這把藥品質量更加規范起來了。”康美藥業質量總監姜濤認為。
國家鼓勵藥企理性退出
中藥飲片產能從2010年的332噸提升到2014年的450噸,年產量則從175噸上升至315噸。
數據顯示,2014年國內中藥飲片需求為300噸,而產量達315噸。產能過剩自2010年以來從未改變。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,當前我國制藥行業產能過剩,出臺鼓勵與退出政策,就是引導企業理性選擇,也支持企業擇機退出。
謝名雁透露,制藥行業人士觀念已有所轉變,更多人意識到它是一個要求高、風險大,具備一定資質同時還需做事謹慎的行業。“國家制藥行業會往規模化、規范化的方向發展,產能過剩主要體現在重復建設上,接下來會通過藥品上市許可人制度,將所有權與生產權分開,使藥品持有人重視對生產者規模及效益的選擇,借此淘汰落后產能,解決產業升級問題。”